2025年7月8日至31日,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西北大学)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组成的北亚考古队,在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晓科沃区奇列塔村顺利完成年度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俄联合考古队全体成员合影
此次联合考古队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西北大学)邵会秋教授、牧金山老师和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А.А.提什金教授、П.К.达史科夫斯基教授共同担任领队,中心博士研究生王禹夫、施汉达和硕士研究生鞠欣龙与阿尔泰国立大学的20名研究生共同参与相关工作。在为期三周的考古工作中,联合考古队系统发掘了4座墓葬。其中3座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分别归属于巴泽雷克文化(Пазырык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卡拉-科宾类型(Кара-кобинский тип)和尕尔干塔类型(Коргантаский тип);另1座则属于中世纪的斯罗斯特金文化(Сросткин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卡拉-科宾类型和尕尔干塔类型墓葬,二者在阿尔泰地区均非主流文化类型。卡拉-科宾类型墓葬流行石棺葬具,其特点可能与中国新疆地区的石棺葬存在关联;尕尔干塔类型墓葬即国内学界所熟知的“头蹄葬”,其在阿尔泰地区的出现,则可能受到了中国北方文化的影响。除墓葬发掘外,联合考古队还对奇列塔村周边河谷地带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新发现一批墓葬遗存,为后续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卡拉-科宾类型墓葬

尕尔干塔类型墓葬

发掘现场
阿尔泰地区横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四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也是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西北大学)的重点工作区域之一。阿尔泰国立大学考古学科长期深耕俄罗斯阿尔泰考古,与中心有深厚的合作研究基础。中心已经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4年双方已经开展了联合调查工作。本次联合考古发掘工作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中心将与阿尔泰国立大学在联合考古、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长期务实合作。
中心将通过深化国际合作,着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考古人才,推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