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研究员)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团队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葛承雍

葛承雍,1955年出生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

个人简历: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专业与文学院文化审美双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评为陕西省“三五工程”人才,1998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自1981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有《唐都建筑风貌》、《唐代国库制度》、《古迹新知》《大唐之国》等18种著作,获得省部委等社科优秀成果奖共15次,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曾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文物》月刊主编、国家文物局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物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副所长,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二级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博系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等等。

研究领域:

2000年以前主要集中于秦汉史,隋唐史,思想史,丝绸之路,古代建筑等。

2000年以后主要集中于汉唐文明,宗教文物,美术考古,亚洲艺术等。

学术贡献:

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关系领域中,擅长深入丝绸之路做原创性的细节研究,利用出土文物新资料发表了有创见的系列论文,被誉为驰名海内外专注胡俑研究的标志性学者,是破解“昭陵六骏”名号的先驱者,对武惠妃石椁希腊化艺术和安备墓粟特人谜团的破解,继承了前辈学者思路与方法,发表的系列论文曾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二,在文化审美研究中,开启了中国美术史“拂林画派”的研究,对武惠妃线刻画的解读诠释震惊海内外,被中央美院评价为“复活拂菻画”代表人,“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交汇的艺术史”被文学界、艺术界誉为瞩目的新方法、新破解。

三,在南北朝隋唐历史研究中,1990年出版的《唐代国库制度》是研究唐代国库及财税制度的第一人,对财政史的贡献多年后仍然影响长存。其对隋唐少数民族墓志等新发现的解读,成为学界引用率较高的学术作品。并多次组织考古单位对新出土碑刻的考释、疏证、辑录和整理,编辑出版了三部出土墓志文献的专著。

四,在古建考察复原研究中,对中古沐浴建筑、香料建筑、胡墼建筑、复壁建筑等都是第一次首发,不遗余力拓展建筑遗产向更深更细的研究,许多20多年前提出的见解不仅当时是新认知、新发现,目前仍具有学术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特别在大运河申报国家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并称为“推动大运河申遗第一人”。

五,在古典文学史研究中,继承了陈寅恪先生思考了20多年间的推理方法,对崔莺莺胡姬身份和曹野那姬人物的破解,进一步发展和落实了许多前贤大家的观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标志性学术争论热点,为文史跨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六,在宗教考古研究中,对外来入华宗教尤为重视,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的“三夷教”等论文,对长安、洛阳的中古景教传播以及景教音乐等研究都是发前人未发,对祆教墓葬美术和摩尼教艺术品文物的研究亦是风生水起,近年对洛阳景教经幢、祆教石堂等新出土宗教文物,独树一帜,多次引起海内外关注与文摘转引。

七,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表了50多篇有关文章,对辛亥革命、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都作出了反思与批判,近年对弘扬、继承中华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观点,曾在学术界多次被邀请讲述。《中华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现代意义》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后,成为福建、河南等地高考预选的试卷。

葛承雍著作中被重印的有《女性与盛唐气象》(原名《煌煌盛世·隋唐卷》)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002年改编再版)。《王莽新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改编版《王莽新政》,三秦出版社,2002年。《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书法与文化十讲》,文物出版社,2007年。

学术评价:

《国家文物局评审专家库简介》:葛承雍被学术界称为“中古史学领域领军人物”,被文物界称为“学术前沿权威”,是一直活跃在中古学术前沿的领先者,他以选题的新颖、构架的立意和中外视野而普济天下,仅《新华文摘》就全文转载过他10多篇论文。但他的真正魅力在于治学广博,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宗教、古建、文化、艺术、中外关系史等门类,并利用考古文物与历史文献的紧密结合,作出了特有的学术贡献,他的成果能得到同行肯定和公众认可,有着“破冰之作”的示范作用,他长期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但仍与其他学者一样平等竞争进行学术研究。出版著作13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8年百千万工程人才:在葛承雍的学术研究中,有他半个世纪来对民族多难历史的反思,他的许多论文就是民族文明的证词,有着彻骨的荒凉和悲愤,他对民族痛苦的承担。他对学者尊严的捍卫,成为他的人格和良知坐标。回顾他的学术研究,有着哲学的思辨和考古的破解以及理论的创新,拓展了科学探索的空间,学养风范从不压制后辈,虚怀若谷从不盛气凌人。

学界前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资深专家孙机先生评价“葛承雍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他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以文物与文献相印证,完成了一系列学术界为之瞩目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揭示出一系列隐秘不彰的中外文明交汇的史实,在时空坐标里闪耀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襟度,必将对后人有极大启迪”。题联“信仰真理坚如磐石,出版把关学高身正”。“博览群书是真学者,踏查实证作大文章”。

葛承雍自述总结:

我的前半生研究历史思想,后半生研究文物考古,问题意识、研究内容、成果展现都是对古代文化和世界交流做出探索,从长安到西域,从中国到世界,廓清过去的种种谜团,探清历史内外的来源,这既是对千年历史的呼应,也是对百年现实的关切,人类文化交流的主题就是全球化的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