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及培训背景:
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3年2月——5月,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派,在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进修考古测量与探查。
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读研究生,专业为新疆考古学,获博士学位。
2002年6月——2003年4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委派,在日本奈良县橿原考古学研究所进修考古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
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并顺利出站。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6年8月,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学研究工作。
1999年7月——2004年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新疆队从事新疆考古学研究工作。
2004年2月2月——2012年2月,应聘到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工作,担任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吐鲁番博物馆馆长。2005年8月起兼任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被自治区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研究员。
2012年2月——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所任教,教授。 2007年5月起被聘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1年10月起被新疆石河子大学聘为“绿洲学者”兼研究生导师。
重要荣誉和称号:
2006年获国家文物局“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奖”。
2007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7年,专著《交河故城的形制布局》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11年主编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获国家政府图书奖。
2012年同一著作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