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研究博士论丛》第一辑,《基于文明交往的跨国考古研究——以亚洲地区为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西北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浙大城市学院良渚文明研究中心(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艺术与考古学院副研究馆员王毅。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研究博士论丛》是中心为鼓励和支持国内青年学者深入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保护以及区域国别研究,精心组织策划的学术品牌。旨在通过这一举措,推动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优秀成果的传播和共享,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丝路考古和丝路遗产,也希望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工作能力的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有所裨益。进而促进丝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基于文明交往的跨国考古研究——以亚洲地区为例》为该丛书的第一辑,该书以文明交往为着眼点,对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地区跨国考古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包括对他国来华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及我国学者赴国外开展考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从时空上阐明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整体面貌、时代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方中心文明理论的回顾和反思,结合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对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并对今后我国开展跨国考古提出具体建议。
中心未来还将继续推进《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研究博士论丛》的出版工作,欢迎广大学术界同仁惠赐大作!
目录
总序(i)
序言(v)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概念界定(3)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6)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16)
第二章 从西方中心到对话交流:文明交往的理论考察(20)
第一节 文明交往: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
第二节 西方中心主义:欧美文明认知与交往理论概述(22)
第三节 对话交流: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25)
第四节 文明交往的前提与方式:从文化相对主义到交往行动理论(28)
第五节 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可能性:文化记忆与记忆场所理论(30)
第六节 小结(32)
第三章 文明的初识与碰撞: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形成与发展(二战以前)(34)
第一节 挖宝与掠夺:早期的跨国考古(19世纪90年代以前)(35)
第二节 科学化转向:跨国考古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至一战之前)(53)
第三节 进步与觉醒:跨国考古的进一步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68)
第四章 文明的交往与共生: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成熟与转型(二战后至今)(86)
第一节 传承与革新:跨国考古的成熟(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86)
第二节 民生与交往:面向未来的跨国考古(20世纪90年代至今)(116)
第五章 中外交往的缩影:跨国考古与中国(140)
第一节 1949年前他国来华探险与考古(140)
第二节 1949年后的境内国际考古合作(153)
第三节 中国学者赴境外考古(162)
第六章 从遗址到民心: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机制研究(179)
第一节 跨国考古的意义与面临的困难:文明交往的发生前提(181)
第二节 跨国考古中的科学研究:文明交往的发生基础(195)
第三节 跨国考古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明交往的发生关键(209)
第四节 跨国考古与文化外交:文明交往的制度保障(221)
第五节 跨国考古的组织实施:文明交往的实现(225)
第七章 在交往中前行:中国跨国考古实施建议(236)
第一节 推动跨国考古人才培养(237)
第二节 加强交往能力建设(239)
第三节 提升跨国考古理论研究(241)
第四节 充实交往内容(247)
第五节 完善顶层设计(250)
第六节 优化项目规划、管理与评估(252)
第七节 科学处理交往问题(253)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256)
参考文献(261)
摘要(295)